#优质图文扶持计划#
南怀瑾:一般人随时紧张, 也常常呼吸停止, 这是走到破坏生命这一面去了。 要想修道,就把念头空灵了, 很自然地听呼吸,随时知道自己在呼吸。 而且不加助力,不紧张, 然后呼吸慢慢停止,与念头配合了, 这个叫修道,叫做工夫了。
南怀瑾:一般人随时紧张, 也常常呼吸停止, 这是走到破坏生命这一面去了。 要想修道,就把念头空灵了, 很自然地听呼吸,随时知道自己在呼吸。 而且不加助力,不紧张, 然后呼吸慢慢停止,与念头配合了, 这个叫修道,叫做工夫了。
南怀瑾先生此言,恰似当头棒喝,点破现代人生命状态的症结。
庄子曾言:"大块噫气,其名为风",道出呼吸本乃天地赋予生命的原始韵律。而今人奔走于名利场中,如《淮南子》所叹"全性葆真,不亏其身;遭急迫难,精通于天",竟将这股与生俱来的生命之气,折腾得支离破碎。
观夫市井众生,或伏案疾书时屏息凝神,或怒火中烧时喘如牛鸣,恰似《黄帝内经》所言"怒则气上,喜则气缓"。
此等呼吸紊乱,非独伤肺,更如《道德经》所云"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",久之必损生命根基。南公所言"呼吸停止",非谓气息断绝,实指呼吸失其天然节奏,如断线风筝般游离于生命本体之外。
展开剩余49%修道者反其道而行之,须效法达摩祖师"面壁九年"的定力。
王阳明龙场悟道时,虽处瘴疠之地,仍每日静坐调息,将杂念如剥茧抽丝般层层卸去,终得"此心不动,随机而动"的境界。此中真谛,恰似《楞严经》所云"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",当呼吸与念头水乳交融,便如《周易》坎卦之象"水洊至,习坎,君子以常德行,习教事",在绵绵若存的呼吸中,体悟生命本初的澄明。
太虚大师曾言:"禅定如磨镜,尘尽则光现。"呼吸法门正是这磨镜之功,不必刻意追求,只需如老子所言"致虚极,守静笃",让气息自然沉降。
昔年苏东坡谪居黄州,创"东坡养生诀",首重"以气出声,随其缓急",正是将呼吸化作笔底波澜,在"一蓑烟雨任平生"的豁达中,修得身心康宁。
今人若解此中三昧,当学陶渊明"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"的智慧。于红绿灯前、地铁车厢中,皆可效法南公所教,将纷扰念头化作呼吸的节拍器。
如《菜根谭》所云:"天地有万古,此身不再得;人生只百年,此日最易过。"当呼吸与天地同频,念头与虚空合璧,方知南公所言"呼吸慢慢停止",实乃生命最深沉的觉醒,如禅宗公案中沩山禅师"目前无异草,唯有灵苗生"的境界,在息脉俱泯处,窥见本来面目。
发布于:山东省高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